臭虫,半翅目(Hemiptera)臭虫科(Cimicidae)昆虫。在我国古时又称床虱、壁虱。体扁宽,长4到5毫米(少於0.2吋),雌虫体积要比雄虫大,红褐色,翅退化呈鳞状,有一对臭腺,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,此种臭液有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之用,臭虫爬过的地方,都留下难闻的臭气,故名臭虫。
臭虫世界性分布,昼伏夜出,它的口器为刺吸式,是以吸人血和温血动物血液为生的寄生虫。吸血后即躲藏不出,所吸血需数天才能消化。
/生活习性/
臭虫一般过群居生活,因此在适宜隐匿的场所常常发现有大批臭虫聚集。不论是幼虫,或是雌雄成虫,它们都在晚上偷偷地爬出来,凭借刺吸式的口器嗜吸人血;在找不到人血时,也吸食家兔、白鼠和鸡的血。臭虫吸血很快,5—10分钟就能吸饱。人被臭虫叮咬后,常引起皮肤发痒,过敏的人被叮咬后有明显的刺激反应,伤口常出现红肿、奇痒,如搔破后往往引起细菌感染。
成虫在隐蔽的场所交配后,把卵产在墙壁、床板等缝隙中。通常每次下卵一至数个,总数可达100—200个。在冬天,臭虫通常停止吸血和产卵。幼虫得不到血食,可活30天以上,成虫得不到血食,通常可活六七个月。
/生活规律/
臭虫怕光,多在夜间活动。其活动很敏捷而机警,可以在宿主不留意下吸取宿主的血液,在吸血时,如人体稍有移动,即停止吸血,爬走而隐藏,臭虫每分钟能爬行1-1.25m。臭虫主要栖息在住室的床架、帐顶四角、墙壁、天花板、桌、椅、书架、被褥、草垫、床席等的缝隙后面。栖息处所带有许多褐色的粪迹。
/臭虫的危害/
人体健康问题
臭虫通过刺吸人类的血液,可能引发过敏反应、皮肤瘙痒、疼痛等不适症状。在某些情况下,叮咬可能导致皮肤红肿发炎、痒痛难忍,甚至有些人可能会发生丘疹样寻麻疹。
经济损失
臭虫不仅吸血,还会以室内家具和衣物为食,其排泄物会导致布料变黄、腐烂,从而给家具和衣物造成损坏。
社交困扰臭虫在夜间活动,叮咬人体,造成不适和瘙痒感,进而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。长期受到臭虫的困扰,人们可能出现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对社交生活造成负面影响。
/物理防治方法/
1.整顿室内卫生,清除杂物,对容易孳生臭虫的床板缝隙,用石灰或油灰堵嵌,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衣服,蚊帐,床单,控制臭虫孳生。
2.对有臭虫孳生的床架,床板等用具可搬至室外,用装有沸水的水壶口对准缝隙,缓慢移动浇烫,务必使缝隙处达到高温,以烫死臭虫及卵。
3.对孳生有臭虫的衣服,蚊帐,床单,枕巾,可用开水浸泡,或用消毒粉、洗衣粉浸泡半个小时,再清洗干净。棉被、床垫、床板可放到强烈的太阳下曝晒4小时,并给予翻动,使臭虫因高温晒死或爬出而被杀死。
4.采用大功率的吸尘器可吸出藏身在缝隙中的臭虫
/化学防治方法/
如果臭虫数量较多,可以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对抗臭虫。选择杀虫剂要注意遵循使用说明,注意安全。在使用杀虫剂时,要确保房间通风良好,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。
注意事项
1.施药前,要先擦去灰尘,施药后可以通风晾干几小时,以防止残留药物对身体有害。
2.涂喷药时需每个单位统一行动,只要一处查见,同室床铺物件需要全面处理。
3.药物对卵虫效果要差些,用药后7-10天有可能有些卵又孵出小的若虫,故需要再进行处理一次,这样就会达到真正除臭虫的目的。
4.在有臭虫活动的居室,对行李家具等物品的迁移,务必严格检查,并作处理,以防止臭虫的带出或带入而造成散播,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。
/结论/
臭虫的危害不容忽视,为了维护人体健康和家居环境的安全,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臭虫的危害,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。如果臭虫问题严重且无法自行解决,可以寻求专业的虫害防治公司,专业人员给予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处理方法,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臭虫的威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