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夏之交有不少朋友喜欢去户外活动,甚至去森林、草原野营,结果不少人被蜱叮咬,有的出现发烧等症状。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蜱的危害及防护吧! 1、蜱是什么? 蜱俗称狗豆子、草爬子等,是一大类吸血节肢动物,一些种类可侵袭人体,常见、危害大的为硬蜱科。 2、好怕怕哦! 蜱的直接危害是刺叮使人感到不安、疼痛,并引起皮炎,某些种类的雌蜱(如长角血蜱等)唾液腺可分泌一种神经毒素,引起急性上行性的肌萎缩性麻痹,称为“蜱瘫痪”。如果作用于与呼吸有关的神经上较长时间,使呼吸受到抑制,人会窒息而死。间接危害主要是传播疾病。蜱能传播森林脑炎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多种疾病,是吸血媒介中仅次于蚊类的疾病传播媒介。 蜱类栖息在陆地各样的自然景观,活动范围一般为数十米。蜱叮咬后典型的症状:最初反应是伤口中心有硬心,周围有红斑环,几天后这个症状有可能随着蜱的脱落而消失,也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长久的丘疹或瘤状突起,并发痒,痒感可持续数个星期。蜱唾液分泌物、口器断片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和/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。 3、怎么预防? 一般3-6月是蜱的活动高峰期,户外活动防蜱可采取下列措施: 1)可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,如含有避蚊胺(DEET,N,N-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)的市售驱避剂或花露水; 2)不要随意在草地上躺卧; 3)进入林区,务必扎紧裤腿,可穿连帽衣,带上帽子; 4)野外活动结束后,仔细检查自己或相互检查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,发现蜱后立即清除; 5)一旦发现有蜱已咬钻入皮肤,不要生拉硬拽,以免拽伤皮肤,还易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。应尽快找专业医疗机构取出,然后做局部消毒处理,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,如出现发热、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,及时到相关部门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,避免错过优佳治疗时机。 6)尽量不要接触蜱的体液,如用手捏死、摁死蜱,如不小心接触,及时做消毒处理。